健康管理师基础理论——皮肤生理学
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泄器官,覆盖在人体最外面。起着保护肌体免受外界物理化学生物的损害和侵入,参与肌体的代谢过程,成人皮肤的面积为1.5-2平方米左右,占人体重量的15%。身体各部位皮肤厚度不同,在0.5mm-4mm范围之内。比较各部位皮肤,眼睑周围皮肤最薄,手掌、足底皮肤最厚。
一、皮肤的结构:
皮肤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,即:表皮、真皮和皮下组织。
(一)、表皮
表皮是最外层皮肤,覆盖全身。表皮可分为五层,从外向内分别为:角质层、透明层、颗粒层、棘层和基底层。表皮无血管,但有许多的神经末梢,能感知外界刺激。产生触觉、痛觉及压力、冷和热等感觉。
1、角质层
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,对人体起保护作用。能吸收一定量的紫外线。角质层的厚薄对人皮肤的颜色和皮肤的吸收能力有一定影响,角质层过厚,会使皮肤看上去发黄、发暗,而且缺乏光泽。表皮的角质层其含水量通常保持在10%—20%之间,使皮肤柔软,不发生干燥、皲裂现象。
2、透明层
透明层位于角质层下,只有手掌、足底等角质层厚的部位皮肤才有此层。透明层由2—3层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,呈无色透明状,光线可透过。
3、颗粒层
由2—4层菱形细胞构成。这些细胞几乎接近死亡,正要蜕变成角化细胞。细胞内含有细小颗粒状物,有折射线作用,可以减少紫外线射入体内。
4、棘层
由4—8层带棘的多角形细胞构成,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,细胞之间的棘突相连,细胞间隙中有组织液,为细胞提供营养。棘层中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,可以感知外界各种刺激。
5、基底层
是表皮的最下层,与真皮波浪式相接,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构成。
(基底细胞)
基底细胞呈圆柱状,单层排列,它直接从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吸收营养,具有分裂繁殖,修补破损。
(黑色素细胞)
黑色素细胞呈树杈状,稀疏散布在基底细胞之间,有分泌黑色颗粒能够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,阻止其射入体内伤害深层组织。
(二)、真皮
真皮位于表皮之下,与表皮呈波浪状牢固相连。其厚度约为表皮厚度的10倍。真皮层可分为上下两层,上层为乳头层,下层为网状层。
1、 乳头层位于真皮浅层,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,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。
2、 网状层位于真皮深层,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,纤维束大,排列方向与皮肤表面平行,交织成网状。此层含有丰富的血管、淋巴管、神经。
(三)、皮下组织
皮下组织位于皮肤的最深层,是一层脂肪组织,其厚度约为真皮层的5倍。皮下组织主要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,含有丰富的血管、淋巴管、神经、汗腺和深部毛囊等。皮下脂肪具有保温防寒、缓冲外力、保护皮肤等作用。脂肪细胞被分解后可以释放能量,供人体活动需要。皮下脂肪的厚薄对人体体形有很大影响。当脂肪堆积过厚时,会使人看上去臃肿,皮下脂肪过少使人显得赢弱,缺乏线条美。
二、皮肤的功能和作用
1、保护功能
(1) 表皮的角质层,具有抗磨擦,防止水分蒸发,防止体化学物 质及微生物等进入体内, 并能吸收一定量的紫外线,保护内部组织。
(2) 皮下脂肪有保温防寒、缓冲外力的作用。
(3) 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呈弱酸性,能阻止皮肤表面的细菌、真菌侵入,并有抑菌、杀菌的作用。
2、调节体温功能
健康的人,体温是恒定的,体温约37摄氏度左右,皮肤在体温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。
3、吸收功能
皮肤主要是通过表皮部分来吸收的,一般是通过角质层、毛囊及汗孔来进行的。角质层是一种半通透膜,属亲油性,类脂质溶解物可通过角质层的细胞膜而被皮肤吸收。脂溶性物质,如维生素A、D、E等美容营养剂易渗入毛囊被皮肤吸收,水溶性物质如维生素C、B及葡萄糖等不能经皮肤吸收。
4、呼吸功能
皮肤可以通过毛孔、汗孔进行呼吸,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,同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。它的呼吸量大约是肺的1%。
5、分泌排泄功能
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,主要是靠汗腺可分泌汗液,皮脂腺可分泌皮脂来完成的。
6、新陈代谢功能
皮肤细胞有分裂繁殖、更新代谢的能力。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之间,是皮肤细胞分裂最旺盛的时候,应给新生细胞及时补充水分和养份,使其健康生长并充满活力。该时间段也是皮肤细胞代谢最旺盛的时候,充足良好的睡眠有利于细胞把废物顺利代谢掉,预防细胞萎缩和纤维化。
7、知觉功能
皮肤里散布着知觉神经,一旦承受外来刺激便立刻起反应。知觉神经有触觉、冷热觉、痛觉、压力觉。手指尖部分是知觉神经,特别敏感。此外,皮肤还有制造维生素D的作用,身体经紫外线照射后,皮肤里就会产生维生素D。人体内维生素D缺乏时,骨骼发育不健全,易患佝偻病,因为维生素D。人体内维生素D缺乏时,骨骼吸收钙的功能。
三、皮肤的分类
人的皮肤按其皮脂腺的分泌状况,一般可分四种类型。即:中性皮肤、干性皮肤、油性皮肤和混合性皮肤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也会经常遇见敏感性皮肤。
1、 中性皮肤
中性皮肤是健康理想的皮肤,多见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女。皮脂分泌量适中,皮肤既不干,也不油,皮肤红润细腻、光滑、富有弹性,不易起皱,毛孔较小,对外界刺激不敏感。但受季节影响,夏天趋于油性,冬季趋于干性。
2、 干性皮肤
干性皮肤白皙,毛孔细小而不明显。皮脂分泌量少,皮肤比较干燥,容易产生细小皱纹。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%,毛细血管易破裂,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。干性皮肤可分缺水性和缺油性两种。
3、 油性皮肤
油性皮肤肤色较深,毛孔粗大,皮脂分泌量多,皮肤油腻光亮,不容易起皱纹,对外界刺激不敏感。由于皮脂分泌过多,容易生粉刺、痤疮,常见于青春发育期年轻人。
4、 混合性皮肤
混合性皮肤兼有油性皮肤和干性皮肤的特征,在面部T型区(前额、鼻、口周)呈油性状态,眼部及两颊呈干性。女性80%都是混合性皮肤。
5、 敏感性皮肤
敏感性皮肤,可见于上述各种皮肤,其皮肤较薄,对外界刺激很敏感。当受到外界刺激时,会出现局部微红、红肿,出现高于皮肤的疱、块及刺痒等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