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然科技

不言自明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

2023-03-03 09:15:08
分享到:
菩提,是“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”。意译为“觉”、“智”、“道”。明镜,协助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。《资持记》中记有:“坐禅之处,多悬明镜,以助心行。”世人常将“菩提”与“菩提树”,“明镜”与“明镜台”混为一谈,却忽略了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”。
菩提与明镜都非实物,树与台却皆是。若是将菩提看作树,将明镜看作台,便失了本意。虽然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后觉悟,令菩提树成为了佛教的圣树,但是树终究是树,是有形有体之物,不能与觉悟相提并论。
世界上万物都不是永恒的,总有一天,或坡灭,或毁坏,或消亡。万物皆是虚妄,随时会因外界的种种原因而生,也随时会因外界的种种原因而灭,只有觉悟,一旦生,便持续一生,不会受外界所掌控。觉悟由心而生。人能否觉悟,取决于心中是否有挂碍、有尘埃。
若是对世界万物表相有所向住,便会有烦恼,有贪念,有痴念,有执念,便无法明心见性,真正地得到自在。佛曰:“一切众生,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。”说明若是心中有妄想,有执着,便会与觉悟擦肩而过,若是心中放下,无所住,无所念,便可达到无心无尘的境界,也就离觉悟更近了一步。
觉悟的过程,是一种放下的过程。放下,心就静了,心静了,便容易悟了。
上一篇:真味只是淡,至人只是常
下一篇:《围炉夜话》之第一〇八则:心静则明,水止乃能照物